前日,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公布了空氣保障數據:整個8月份,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.5,下降比例達到44%和36%。
這一看似是總結豐碩成果的消息卻讓人們感到憂傷。青奧會結束后,人們是不是又要多吸幾千噸PM10和PM2.5呢?
據監測,從9月5日至9月7日,南京已經連續三天污染。中秋小長假,南京天空也一直“灰鍋蓋”當頭。
吸回“霧霾”的人們發出了“請把我留在青奧會里”的呼喊。青奧結束日不是治污終結時,新華日報稱,南京應勇于直面百姓的“藍天期待”。
如期而至的好天氣
8月空氣質量的向好,這是南京的創造,還是重大賽事中的規律?
瀟湘晨報歷數了各大賽事關于空氣的報道:“2008年奧運期間北京空氣質量10年佳,一級天50%以上”;“據統計,亞運期間,廣州市空氣質量優良比例達100%,18個主要監測點每天監測結果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”……
南京空氣向好關鍵的緣由,仍舊為公眾所熟悉的“集中力量辦大事”模式。
大河網稱,在重大國際賽事前狠心治理空氣污染,是地方政府舍下經濟發展的壯士扼腕的悲戚。
為舉辦青奧會,江蘇6月30日前關停一批燃煤機組,淘汰所有分散燃煤小鍋爐;同時,揚子、金陵石化等南京化工企業停用部分生產裝置,壓縮產能20%以上;水泥行業熟料生產線,小化工、鑄造行業進行停產。
而9月6日,現代快報報道,南京好空氣昨日畫上句號,青奧后出現首個污染天,南京空氣質量“一夜”回到青奧前,整個長三角的空氣都不好。
秦淮河又回到了“霧失樓臺,月迷津渡”的畫面里。
山東商報認為,“青奧空氣優良”更像臨陣磨槍。
大河網發出詰問,他們肯為老百姓的健康放棄粗放式發展嗎?
有關部門吹噓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如何好,這是廣大民眾不想聽也是不希望聽到的,因為這只能觸及他們的傷痛,增加他們對政府的反感和不信任。紅網如此分析。
“空氣保衛戰”的借鑒意義
從人們的呼聲當中,我們看到“青奧時空氣清新”顯然不能止于懷念。治理刻不容緩,傷害就在我們的呼吸之間。齊魯晚報呼吁,空氣質量當以“青奧”為范本。
青奧會的空氣治理經驗真的只是一次性產品,用后就只能丟棄嗎?如何才能讓好空氣不止步于青奧會結束?
北京青年報指出綠色青奧的意義,不僅在于讓人們享受到了難得的“江蘇好空氣”,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看到,只要努力去做,“好空氣”不是一個遙遠的夢。
“青奧空氣優良”說明大氣治理可期,西部商報對治理抱有信心。
新京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南京青奧會中的“空氣保衛戰”采取的“模型預測”、對特殊行業有針對性的管控以及提前兩天預警等措施,都值得在今后施行下去。
對于那些污染企業堅決不能任其開工生產。對于各類施工建筑工地,要加強揚塵管治,不能因為青奧會的結束而放松。半島都市報的建議看起來操作簡單,但多年來為什么不能有效執行呢?
雖然國務院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的“國十條”,但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責任遠未被深度清晰,對地方政府切實的治理追責,同樣多數無法被兌現,責任和壓力難以生成。瀟湘晨報提到的“責任”也許是重要原因。
青奧會的好空氣是硬任務,完不成不僅會造成巨大的損失,而且會有許多人被打板子。現代金報建議,要想使好空氣常態化,就一定要將“綠色政績”納入官員考核中。
版權所有:蘇州貝森環??萍加邢薰? 蘇ICP備14021235號 蘇公網安備 32050702011138號
技術支持:易動力網絡